快播:做一根银针

2023-07-04 15:15:50 来源:中国诗歌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做一根银针作者:徐源2020年下半年,抱着满满的激情与期待,出版了诗集《阳光斩》、散文诗集《尚水》。待两本书出版后,三分热情消散,内心突然有了落空,不知为何写诗?以何写诗?写诗为何?在迷茫中我生了一场病,全身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在当地跑了四家医院,有了四种诊断结果,也不知该信谁?最后,在一家私立医院接受针灸治疗,院长是朋友的朋友。每天,前来医院扎针灸的人很多,我不知院长有没有过迷茫,为何扎针?以何扎针?扎针为何?当然,从医依据病患扎针,比起写诗清晰多了。当银针在我的穴位里搅动时,我感觉到了一阵胀痛,针灸之后,经络畅通,全身舒畅。突然明白,诗歌之于世界,何尝不是那细细的银针。为何写诗?因为疼痛,所以写诗。我是一个痛觉神经敏感的人,曾经因肚子痛而休克过几次;后来身上长了些肉,抵抗力强了点。从小生活在乌蒙大山里,与贫穷困苦打交道,我触摸着村民们粗糙的宿命、无言的悲伤,在低处,扛着老藤一样弯曲的阳光行走。二十多年前,常有吃不饱饭的乡亲,在青黄不接的三月,以土豆为主食,间或食糠、野菜,以求度日。我曾食过一次糠,因粗糙,母亲便把它熬成了粥,当糠在喉头里艰难下咽时,生活的痛那么直接,击中一位十岁少年的内心。十多年前,生活好了,至少我们在物质上已没有了恐慌,村里的房子一栋修得比一栋漂亮。但是,每当看到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回来时,有的一身劳伤,有的被机器卷走了半截手臂,有的患了病,而村庄沉默着,我的心在滴血。后来我搬到城市居住,每见到拾荒者、背夫、建筑工人……便会有亲切感。想想,如果当年没多读几本破书,我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说着诨话,喝着几元一斤的烧酒,左一脚右一脚,找不到前方的路。也许,我会是一位优秀的泥水工,或者精于算计的小商贩,也许已蹲在监狱里,每天磨着自己的骨头。这一群人,与我一样,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一生注定只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千万不要和他们谈理想,如果要谈,就和他们谈谈女人或男人。他们的痛,是时代背景下的炎症。我也曾经直面过四位亲人的死亡,对生命的无常产生了敬畏,山川含悲时,草木也暗然。我痛,因为我一直在低处,与卑贱的事物同呼吸、共命运;我痛,因为我一直在割破血管,去滋养枯萎的心灵花朵。按中医的说法,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我需要诗歌这小小的银针,去刺激人间的炎凉。我要把它们都写出来,作为与世界对质的依据;我要在纸张上,为一代人复原尊严及灵魂,并努力向时间证明,他们曾经来过,有仇恨,但仍深深爱着一切。以何写诗?我认为,好的诗人用生命写诗。所谓才华、学识、阅历、思想……只不过是诗人生命的表现形式。一首诗歌,就是诗人某段时间之生命体验投射在他物上的独特思考。诗人不断地写着,不断向大地投射着精气血,直到自己剩下一架傲骨,和一颗四处飘荡、歌吟的灵魂。以生命写诗的人,他在肌肤上画下大地的地图,让我们找到了精神的家园,他干枯的眼眶里升起的月亮,是我们的心脏;以生命写诗的人,他咳嗽一下,咯出夕阳的余晖,让世人坐在院坝中,享受傍晚的美景;以生命写诗的诗人,他死后,他的诗活了起来,像他一样,在人间去继续温暖低处的草木,或鞭挞高处的风霜。扎针灸,不懂五行易学,怎能掌握好中医的精髓?写诗,没尝过人生百味,又怎能熟透人性之复杂?院长在给我扎针时,总是针走偏锋,左膝关节痛扎右手穴位,右肩关节痛,扎左大腿上的穴位。一针见效,针针见效。一首好的诗歌,找准有效的生命切入点,又何尝不类似于一种技巧。但这技巧与医术不同,不是技术性的,而是天赋方面所本有的。以生命写诗的人,找准了世界的穴位,更多时候,他们以自己为针,义无反顾地刺入了时代淤堵的部位。屈原、杜甫是这样的,庞德·艾略特、保罗·策兰也是这样的;艾青、昌耀是这样的,洛夫、北岛也是这样的。写诗为何?写诗是为了唤醒遗失了自己、或本真的世界。医道仁心、诗道人心,医生以救死扶伤的情怀从从事自己的职业,而诗人作诗,则是为了唤醒。据朋友介绍,这个私立医院的院长,曾用银针把哑巴扎讲话了,他以精湛的技术,让沉默多年的人,有了呼喊的能力。而好的诗歌,也应该如此。唤醒什么?唤醒世俗中被恶压抑下去的善良,唤醒垃圾池里新盛开的无名之花,唤醒我们身后陌生的自己,唤醒一条被扔弃的道路,唤醒一切没有知觉及情感的事物,唤醒灵魂,也唤醒黑暗干净的侧面。在乌蒙山里有个传统,有些人,魂丢了后,整个人变得精神不振,多灾多病。这时,需要请有神的人来帮助他叫魂,给他把魂喊回来。有神的人念着咒语,而旁边的人大声喊着:某某某的三魂七魄回家来了,来护身护体……这是一种“唤醒”,一首好的诗歌,也如同一场有效的祭祀。比如,早些年的打工诗歌,它除了反映现实外,其实也在唤醒时代对于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的关照;比如下半身写作,它除了描写性生活外,也在唤醒世俗认为肮脏的被道德极力掩藏的人性美好的欲望;比如乡土诗歌,它除了叙写农事外,也在唤醒我们回望逐渐消失的记忆与乡愁,唤醒我们遗失在沙尘及时代之中的根脉;再如先锋诗歌,从语言出发,它也在唤醒我们对汉语组合的立体定位;甚至连口语诗、口水诗,唤醒的,也是一种多角度的“自由”。被“唤醒”了,我们的灵魂与肉体,才能合为一体,一个人才能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去解读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折射到历史、社会、哲学等层面,便成了思想。但是,现实却往往是这样,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有时诗歌的“唤醒”功能,是无效的,但又并不因为无效而不存在。好在,诗歌还有一个底线,如果唤不醒别人,至少可以唤醒自己。诗人的存在,就是对这个装睡的世界的极大讽刺。是啊!诗人有时与世界对立着。这个医院的院长,在我们当地,小有名气,他除了医术好外,为人也好。连续在医院里扎了半个月的针灸,身体渐有好转,后来,又开了一些中药,继续调理。院长手里有许多银针,他每天忙碌着,在人间病痛的缝隙里行走,而我只希望成为其中一根。之于诗歌,我也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诗集《阳光斩》、散文诗集《尚水》的出版,只是对自身阶段性写作的总结,不必过于执著它们能带来什么。诗写就,它们在那里,形成你无数明亮的影子,有时,反省一下过往,就会看见更新的台阶及道路。我想,我又要出发了。做一根银针,这就是我梦想的诗人之模样,我——要成为这样的诗人。2021年3月23日——原载《星星》下旬刊2022年第2期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