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知识点:虚词四

2023-06-07 11:04:40 来源:本站原创


【资料图】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十三:则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十四、因  1.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3.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  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4.副词,可译为“因此”。  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十五、且  1.副词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  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连词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十六、乃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  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十七、矣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  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  例:甚矣,汝之不惠!(了)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  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