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喻剑平诗歌集巜随遇而安》

2023-03-21 14:12:57 来源:教育快报网

在“随遇而安”中仰望星空


(资料图片)

——读喻剑平诗歌集《随遇而安》

文/王丽君

在我的印象中,喻剑平先生是儒雅、从容的,也是睿智的。早在2011年,我就有幸读到了他的散文集《醍醐之旅》,如今出版的诗集,有一部分已在岳麓故事、岳麓文艺上拜读过,有一部分则是在近期周末外出参加活动的空隙读到的,也因此,一路有了诗意和禅意。我既敬佩喻剑平先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热爱,亦感谢他用诗歌来给我们以启迪。

一、禅意不只在禅房,更在日常生活中。喻剑平先生笔下的禅意不在寺庙,不在禅房。他在人间烟火中悟禅,在禅意生活中悟世。所以,我们读起来亲切,觉得似曾相识——原来禅意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不负春光》中写道,和窗外那株玉兰树一起/晒太阳/就叫不负春光......看着玉兰树长出来叶子/那里收集了很多阳光/这也叫着/不负春光。在《理发》一诗中写道:头发枯了白了/可以焗油,草枯了黄了呢/要等一场雨来滋润/可能就是一个春秋。

还有“红尘细听”的那一组诗,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有心和用心。其实,在KTV、在茶馆、在飞机上听歌,我们都有过,但我们能做到随手成诗随时悟禅的并不多。喻剑平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打开了一个有别于日常的诗歌世界,在诗歌世界里为我们呈现了日常生活又别于日常生活的精神空间。

二、万物皆是诗,用学识和修养抵达诗境。在《随遇而安》中,诗歌的素材是多元的,他以心灵的真实,良好的学养,造就空间的无限,物象的无限以及想象的无限,既有俗世之中的雅致心境,又有阳光之下的悲悯情怀。他始终以悲悯情怀,关注自然、关注文化、最终关怀生命。

我们知道,触动诗人的,归根结底是在生命中体验到的快乐或悲伤,失望或希望。比如:《送十二盏亮过年》中,后山安好/山中独自小坐/感觉自己就成了那座山......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来的/现在想把一切还给它/我们已在回城马路上/不知祖先是否已走在/九弯十八拐的回城路上。他在《春天》中写道:想和一只鸟对望/结果/目还未举/鸟已经飞了/满树的绿。还有《雨水》:春天总让我生病/我想以东风为引/以雨水这天的雨为汤/以万花的花蕾为药/煎熬出一副/医治思春之病的良药。《露》:露知轻重/禅房外草木上的露/在我们心中最重。

没有良好的学识和修养,是不可能把生活的小细节、小场景信手拈来,把淡泊情怀揉入其中,寄寓禅意的。

三是以知足、满足和对生活的宽容,成就宽厚的气度。人们常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更多的时候需要知足、满足,需要对生活的宽容,才能看到未来,才能找寻到快乐和幸福。这部诗集的语言朴实,或者说诗人拥有的是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独立的思考和深刻的见地,既有普通人的情怀,更有独立诗人的人格魅力。他展示的是不悲观、不虚无,是理性之中的感性,是烟火之中的参悟人生。是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而形成的一种在生活中投影后的厚度,以至大方宽厚的气度。比如,在《冬至》中最后的一小节:中间的时光/我就抽空/写些这样的文字并且告诉自己/你有夜和冷/而我/有酒和梦。《冬天之冬》中有着这样的表达:冷过之后/才不冷/疼过之后/方不疼/冰雪消融/需要阳光/心雪消融/需要自己。

诗中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既读来真切,又蕴含着暗喻与象征,思想与哲理。有人说,“禅是永远无法抵达的人生智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地接近。”我想也许正是这种无法抵达,人们才会不懈努力。更或者,禅就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以知足、满足为前提,得以抵达诗意的品质生活。

总之,喻剑平先生在文学路上始终坚持和坚守着,用对文学的信念,用真诚的诗心,让自己得以醍醐,也让他人醍醐。正如他在跋中所说:“给这本集子取名《随遇而安》,这是一种人生境界追求,也是一种心灵能力修为。”我想,随遇而安不是消极,不是被动,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在炎热夏日,在酷暑深处,“在自己的呼吸之间/慢慢地开放一朵心花”。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