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网精选(《诗刊》2023年第18期)

2023-09-07 17:14:26 来源:中国诗歌网

编者按:

中国诗歌网精选栏目,精选“每日好诗”推荐的优秀作品,以专辑的形式在《诗刊》推出,内容包括诗作和点评节选。入选《诗刊》2023年第18期“中国诗歌网精选”的作者为:原 莽、刘 涛、惠永臣、佳山好皿、冀 北、俞昊杰、牧 村、罗 添、东 涯、冯 冯、崔子川、浅山樵夫、张广超、郭子仲、秋依依、陈海洋、孙双凤。


【资料图】

野 菊

原 莽

大地空了。这些安静的野菊

让秋天更低。它们在田野上

建起一个小花园,迎着秋风绽放

太阳依旧有些慵懒

秋天依旧需要与一条

苍茫的河流达成和解

麻雀们有着跟我一样的善良

与悲悯。它们环顾旷野

低下头来的样子像极了我在大地上

为一个秋天沮丧。哦

如果没有这些野菊

我与几只麻雀

怎么给大地点缀一个像样的秋天

原莽,贵州务川人,就职于安徽乾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点评:这首诗运用隐喻、拟人、对比等手法,赞美了野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默默创造的精神。“大地空了”,点明深秋,“安静”和“更低”对比,可见野菊在深秋的压迫感。而野菊却不在意,“建起一个小花园,迎着秋风绽放”,表达野菊积极的生活态度。“达成和解”指向不明却增添诗意,苍茫的河是秋天的一部分,还是秋天的对立面?失去生机的河流与深秋同样萧瑟,是屈从、默认,还是随波逐流?是天地达成了共识。我、麻雀、河流,都是会动的,唯有野菊固守而绽放,颇有深意。(崇礼大榆)

沙漠故乡

刘 涛

沙漠上方,有鸟飞过的痕迹

风越是使劲地吹

鸟越是在暗夜来到叙事的末端

列车将沙漠撕开一道口子

照见故乡泛白的炊烟

当炊烟成为记忆的一种方式

满眼繁花已为秋风落尽

故乡的枝头一片空白

相对于铁锹而言,世界只剩下

一只忘记吃药的沙鼠

列车在无名区转向

方巾在风中吹为白色

棉田中传唱着缺水的乡音

和一望无际的渴望

铁锹插在田埂

棉花分外的白

种田人久久未归

这一刻寂寥万分

刘涛,祖籍安徽阜阳,新疆艺术学院教授

点评:全诗表面上是一种客观描写,其实透露出诗人主观上的焦虑,眼中所见是一望无际的渴望,寂寥万分并非只是故乡的现实,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现实和心理的现实。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火车,两次出现于诗中,但并未改变故乡的现状。语言比较简洁,色彩感并不强烈,表现力也就受到影响。然而,诗人也许另有隐情,要以这幅图景来表现人类对破坏自然生态的警示,对人类现实命运的关注,或者对人类精神状态的揭示。(邹惟山)

开在春天的蒲公英

惠永臣

一朵蒲公英开在了春天的早晨

这是我在半道上遇到的

沿着小径去往林子

是我每天早晨必修的功课

无论冬夏春秋

我都是村庄里第一个去往那片林子的人

那里有我需要的寂静

也有我需要的鸟鸣和风声

这不,一朵蒲公英开在了路旁

它躲过了脚步的踩踏

却没躲过我的眼睛

在风中独自开放

径直修长的茎秆上

有着一座迷人的天地

“它并不单调,

圆形的花盘,黄金打造的宇宙

远多于我们的想象。”

一只早起的蜜蜂

徘徊在花蕊里

它陶醉于它的芳香

我迷恋于它的孤傲

我知道:阳光出来后

这只蜜蜂会带着它的劳动所得

欢快地飞回蜂巢

我也会匆匆离开

“幸福往往是少数人的”

这一刻,我却和一只蜜蜂

拥有了同样的幸福

惠永臣,甘肃镇原人,就职于甘肃靖煤集团公司

点评: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行者,不论春夏秋冬,他每天都穿行于一片林子中,而这片林子则是自然山水的一个缩影,作者则是人类中思想者的象征。不过,诗中所写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就是春天的早晨,他在进入林子的路边,偶然发现了一棵正在开放的蒲公英,有一只蜜蜂正沉醉于花蕊中。作者感知了蒲公英的孤傲,也感知了蜜蜂的幸福,于是也拥有了同样的幸福。作者在大自然中感到自在、自适和自由,实现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邹惟山)

一位清洁工的梦

佳山好皿

喜鹊们也约会去了

在月亮上和丈夫分别之后

她做了一个灿烂的梦

垃圾都变成星星了

那把扫帚也活成了一棵树

枝头挂满晶莹的小灯笼

这是2022年农历七月初七深夜

儿子和女儿写完作业

解开了拴在妈妈嘴角的微笑

佳山好皿,现居甘肃白银,中小学教师

点评:这首诗以诗人的眼光发现人间之美,即使每天与垃圾打交道的清洁工,也是一位美的天使、美的创造者,这是诗的核心主题。艺术表现上虽然简洁,却充满动感和层次感,不少动词的运用,让全诗活了起来,让本来是静态的世界生动起来,并且生机盎然、诗意充盈。当然,这首诗最大的特点还是现代意味,似乎是客观地讲述别人的故事,但用笔精细,表意深致,犹如一幅现代油画。(邹惟山)

雪窦山资圣禅寺听钟

冀 北

我独自坐了下来

木椅用它弯曲的

形状,将我的身体折成另一把椅子

然后,折叠成一棵树

折叠成一棵树的童年

怀抱着听得见的钟声

那个穿着袈裟的老僧

说得对:我听到的

只是来自我身体内部的声音

冀北,现居浙江宁波,教师

点评:这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气质的现代诗,简洁的九行诗句,结构清晰,画面强烈,呈现一个人自我成长的精神世界片断,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充满禅意。诗的最后,借由一位高僧来引导诗人回归自我,听从内心,完成自我成长。中国人的参禅便是哲思,诗人把这样一次思想过程放在山中的寺庙来完成,有一种独特的中国韵味。短诗读完,如资圣禅寺中的一缕香,意境深远,余味悠长。(嫣红蔓)

山中来信

俞昊杰

如一封信札筛去多余的修辞

当我想写一朵云时

群山的纸页,被月光对折了一下

飞鸟从林间取字

在落叶上留下干净的句子

我知道,那是寄给晚霞的

每朵花都是一个温柔的词语

信中,是许多页虫鸣、界石、松塔

结成籽粒饱满的青春

当你读到信的结尾

山风已吹过绿波翻涌的旷野

现出河水在山谷间行走

俞昊杰,浙江绍兴人,机关工作人员

点评:《山中来信》旨在描绘山间景色之秀美、风物之神妙、生机之盎然,然诗人并不直接言述诸般意涵,而是假借写信的方式来间接呈现。书信表达之轻松随意、亲切自然,令诗人在景物之描画、意境之营造、情绪之抒发上显得游刃有余,同时也让山间之景的鲜活、灵动、生气充溢等宜人情状,能以真切可信的现身方式,一一进入我们视线之中,让我们悄然领略到山景之曼妙,禁不住喟叹自然之神奇。(张德明)

乳 名

牧 村

我有一个乳名,很轻

轻得像家乡河边洁白的芦苇花

由于命薄,生来就带着土

但干净,如老家那条会歌唱的河流

从小被一缕炊烟养大

虽不懂唐诗宋词,但听懂鸟语和蝉鸣

多年来,它陪我在人间走山川,蹚红尘

从不提及那些伤痛和旧梦

五更已过,它一直还在我的生命里熟睡

有一天,当我带着疲惫往回走

把曾经扔下的山道,再一次捡回

在一个叫“龙池”的村庄,我的乳名

被稻田里起伏的蛙鸣叫醒,瞬间

——从我的体内翻过身来

牧村,现居贵州黔东南凯里,已退休

点评:这首诗显示出回忆的诗学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诗人从记忆中打捞起与“乳名”相关的生命印迹,借助回望、审视与反刍,窥探到“乳名”与个人成长史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这是该诗基本的思维路径。《乳名》一诗,意在表达对故乡、亲人、童年岁月的难忘与感激之情,但诗人没有从宏观的视角直接摹写和高分贝咏赞,而只是专注于“乳名”这个很小的事物来集中用笔,从而在小的表达路径上垦拓出大的主题。我认为,这首诗在情感的抒写与艺术的呈现上是较为成功的。(张德明)

橘色天台

罗 添

酒后微醺。我开始在天台上拍落日

已经不去计较光线和布局

看到哪座山头金黄就拍哪里

舞剑我是不会了,风流我也逊色月光

索性构想一个酒的国度

组一个酒局,断肠人加入

或者陌生城市的你。不得不提到

前些年我们围起的花圃

澳洲银合欢吐出种子

镀上了酒色的金橘外衣

酒醒后看月亮,自己就是星星

习惯偷梁换柱,倒水成影

过往的秘史真的很巧合

我竟在你的身上读到一句缠绵的诗

秋后的孤单,细微而漫长

罗添,广西贺州人,就职于《贺州日报》社

点评:这首诗让我想到博尔赫斯名篇《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中的诗句:“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瘦落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最后一段,作者从现场抽身,置身于多年现实经验之外剖析自己,哪怕经历偷梁换柱的悲戚和倒水成影的失落,酒后看月亮——自己就是星星。而在“你”身上读到的缠绵的诗,合乎过往经历,也与秋天的孤寂吻合。至此作者的情感变得静谧理性,似乎是酒醒了,在橘色天台上,“你”是一位已经离开的故人,也是诗歌疏离又温暖“我”的成分。(野子)

去西吉途经火石寨

东 涯

这里必定是太阳最终安居之处。

光辉无处不在。

岩间、草植间、流水间……

必定是你对爱情最初

也是最后的想象——对于在暗夜

渴望温暖的人,这里

有太阳馈赠的和谐。

兵戎只是传说,草芥也有温度

一切不幸都将在火焰中

化为红岩的一部分,一切慰藉

降临我们心间。

车过盘山路,火石寨的指示牌

并没有让车停顿下来。

我与火石寨,终归是

擦肩而过,但它已成为

我心中持久的影子

成为我看待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目光。

东涯,山东荣成人,就职于荣成市税务局

点评:这首诗的第一节,使用写实笔触展现火石寨光辉耀眼的外观。红色的光辉具有流动性,渗透到各种自然元素之中,岩体、草木和流水在红色的映衬下光芒万丈。诗的第二、三节,展开想象,分别将红色这一热烈醒目的颜色与爱情以及战争(不幸)关联起来。如同火焰般的岩石为寻找爱情和温暖的人带来了光明,照亮了他们的暗夜。同时,红色的岩体也让作者想到纷飞的战火。耐人寻味的是,具有毁灭意义的不幸,也化为红岩的一部分,成为地质的记载和亘古的慰藉。(谢超)

野 草

冯 冯

老农人在地里锄草

太阳在他脊背上耕种

把种子埋进土里

古老的阳光会在春天吐芽

像犁开的新土

黑油油的脸上正适合下种

种子一年年埋进土里

野草一年年长出来

年轻的农人踩着露水去地里播种

广袤的黑夜是锄不尽的野草

他们终将被除于疾病、劳累和希望之中

身后的遗产正闪烁麦芒的光辉

冯冯,吉林省吉林市人,就职于《小诗界》

点评:整首诗通过现象描写,引出深层的主题,形象生动而又富有深意。作者以农人在地里锄草、太阳在他背上耕种为切入点,表现农人的艰辛劳作和无尽付出,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农人的辛勤和不易。太阳在背上耕种,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残酷,这种情景使得诗的主题更加鲜明。这首诗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农人的尊重,对生存环境的思考,同时让我们意识到,尽管生活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在困难中找到希望,生命的价值就能得到体现。(冯泽谕)

我把梦给了蝴蝶

崔子川

我就是庄周,就是蝶。梦是我们

遨游八荒的飞船

我轻盈,我飞舞

我挥动宽大的道袍

拂去尘埃、浮名以及肉身的羁绊

我忘了破茧的疼痛

那厚厚的茧

是黑暗,是枷锁,是宿命的安排

我看到梁祝,我的兄妹

在一具老旧的黑钢琴里,翩翩起舞

彩色的爱情

那些落难的君王、诗人,望着我

把填好的词灌进酒杯

我恋花,恋世间所有蓬勃生长的植物

恋被摧毁的凄美

恋明月照拂松林

恋一泓清泉,流过梦枕

崔子川,原籍四川,就职于浙江某省直机关

点评:这首诗通过展现蝴蝶这一意象,试图串联起庄周梦蝶、破茧成蝶、梁祝爱情以及词牌名《蝶恋花》,颇具新意。全诗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从蝴蝶的视角来观察周边的环境以及陈述自我的感受。叙事方式拆解了人与动物、真实与虚妄、过往与现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边界,将诗带入一个亦真亦幻的阈限地带。从语言上来看,全诗每一节都有“我”,末尾四行都有“恋”,营造出一种循环往复的美感。(谢超)

海 岸

浅山樵夫

到达岸边,正是日落的时候

这时间,海水也正撤退

岸线站起来,露出海床的肌肉

腥黑的泥沼,断续冒出水泡的

扑哧声,在叙说惊涛拍岸的时光

搁浅的鱼、蟹,近乎随遇而安

岛轻轻晃动,被缓缓抬起来

黄连木、朴树,落满千年的鸟鸣

于岸滩和海岛之间自由切换

月亮升起时,潮扯满了风帆

海鸥逐浪翻飞,银色的

翅膀,牢牢地摁住胸中的潮汐

浅山樵夫,江苏淮安人,就职于金湖县水务局

点评:这首诗整体是轻盈的、闲适的,诸如海床的肌肉、冒出水泡的泥沼等描写,让人感到大海一如既往带给人欣喜,让人心旷神怡。诗的结尾写到海鸥的翅膀“牢牢地摁住胸中的潮汐”,这潮汐是“我”内心的汹涌与澎湃,到此时人的视界、情绪与眼前的景致融为一体。整首诗短小、精致,作者在遣词造句上花了一些心思,但诗意略显平淡。如果能在诗意的独特性和现代性上再进一步,海的意象和“我”的感受力将更为丰富。(冯娜)

长白山水

张广超

一种蓝自长白山的胸膛溢出

我所看到的,只是从群峰奔泻而来

它托起天池

飞鸟、丛林在山腰晃动

我偷偷倒出天池的一滴蓝

穿透岩层的心脏

火星深入青草、树木

火山的嘴吐露淹没的生灵

此刻,我握住天池的一束蓝

躲进池底,看到我的白云

巨大的白,从一枚透明的眸子跌落

长白山水馈予我的眼睛

张广超,四川富顺人,现居北京

点评:这首诗写长白山天池水,有古诗不曾触及的奇异之景。作者抓住天池水的蓝这一特点,“蓝”字在诗中反复出现,确立了诗的基调。全诗三段,每段四行,形式较整齐,每段第一行都提到蓝,每次使用的是近似但不同的表述,“一种蓝”“一滴蓝”“一束蓝”,蓝之前的量词三次变化,是作者三次试图以词语捕捉天池水的努力,给池水以不同的形状和质地,也让天池水不呆板,充满变幻。(秦立彦)

季月中旬闻雪怡结契复值暮雨困余亭中辄成长句以纪怀

郭子仲

山亭檐雨晕归灯,灼指香烟随降升。

奉祝实违心所愿,欢颜欲假泪难能。

七年别梦藏青镜,两度酌杯俱灞陵。

但惜拙余元泽浅,生涯无复共担簦。

郭子仲,本名郭威,山西阳泉人,自由职业

点评:本诗题目言长意足。时间是“季月”,四季之末月,未知何季;人物是“雪怡”,当为抒情主人公之异性朋友;事件是“闻雪怡结契”,“结契”即订立契约;环境是“暮雨困余亭中”。落脚在“纪怀”二字。“长句”,此指七言律诗。全诗反反复复围绕题目做足文章。就其行文而论,以雅言纪心事而能婉曲近情,此诗之所长。(莫真宝)

农家小院

秋依依

石桥之北有人家,小院红花衬紫花。

黄狗缘何欺远客?原来不许近篱笆。

秋依依,本名张英,吉林省吉林市人,行政人员

点评:诗写农家小院,前二平铺直叙,言家处石桥之北,院落红紫之间;后二自问自答,道客避黄犬之吠,远以篱笆之隔。语淡意浅,读者自知。诗之语至意尽,无需多言,而余味犹存。(马骁)

看监控时与母亲通话

陈海洋

小院春深鸟语幽,一墙明艳夺吟眸。

闻香慈母心颜喜,拈起花枝向镜头。

陈海洋,四川盐亭人,就职于某银行

点评:此诗的亮点在于选题与语境,有深刻的当代烙印,是非常成功之作。三、四句往往是一首绝句的生长点,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因此,本诗的三、四句还能更好,比如,突出网络传输的作用;再比如,突出“心有灵犀一点通”,母子本由无形之线牵连,而这个无形之线可通感到无线互联网,等等。(韩倚云)

父亲扁担

孙双凤

拂去蛛丝掸落尘,当年伙计父随身。

每从井口夜挑月,亦向山头日担薪。

满眼细纹藏旧梦,两肩雪雨化青春。

于今偶听吱呀语,还似儿时那样亲。

孙双凤,安徽安庆人,企业职员

点评:这是通过具体物象表达亲情的一首诗。全诗概括凝练,写亲情而不空乏,以具体的物象、具体的场面、具体的细节将儿女对父亲的感恩、崇敬、赞扬之情恰如其分地抒写出来。(陈贺达)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