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深山高歌》后记历史上畲族人辗转迁徙,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畲族人自称“山哈”,意思为居住在山里的客户。平川地区多为汉人世居,后者开山劈岭,拓荒造田,逐步定居下来。“畲”字是“刀耕火种”的意思。畲民的称呼早在南宋史籍中就出现,大概是因为他们相对于汉人而原始的劳作方式被命名。山歌源于世代相传,伴随畲族先民从迁徙而来。聚族而居的畲族人形成本民族的语言,但没通用的文字,他们只能进行口头文学创作,运用唱歌的形式传承族群的历史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也达到消除疲劳、排忧解愁和自娱自乐的目的。山林野壑利于畲族山歌的成长,成为它们溢流的空间。在记录整理畲族山歌过程中,为了真实地反映出原汁原味的山歌本来面目,必须是逐词逐字的翻译、记录,然后慎重整理。而且要做到尊重历史留传的说法,不遗弃“浅陋”。比如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山歌中故事似乎荒唐,有的词句粗糙肤浅,甚至“糟粕”的东西。但作为一种历史生活的记载,我们就无权任意虚构和臆改。如果把原来是“丑陋”的,整理时把它美化了,把几千年前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习惯,改成适合现时生活的形式。那么,不但不能发掘真实的民族文学作品,而且还会混淆是非,完全失去它的本来价值。山歌中丰富优美的词语、韵律,都是以口头形式唱出。实为遗憾的是许多满腹歌谣的老人已辞世,遗失的山歌无法复原;而健在的歌手也久未演唱,一些歌词不能完整唱出,有的只忆起片言只语,然后再对残缺、脱漏的段落、词句作补正。畲族山歌在语言修辞方面有“赋”、“比”、“兴”,以“赋”为修辞手法的歌数量较多,为直抒胸臆,按事叙述。歌词不拘泥于一定的音节单位,也极少添加衬词。与北方蒙族、藏族的民歌相比,南方畲族山歌特色是词众曲寡,多词共一曲;词盛曲弱,文学盖过音乐。其歌词内涵丰富,与畲族的历史渊源、文化意蕴、生活背景和民俗习惯息息相关,是畲族人历史时空的情景折射,展示一幅幅多彩的民间风俗画卷。由于篇幅有限,本书按“先古后今”的原则,收入的山歌213首,歌谱5例均为放前的内容。按内容题材分为:恋情篇(含爱情、娱乐、生活等);风物篇(含劳动生活、知识传授、风土人情等);仪式篇(含礼仪歌和功德歌等);历史传说篇(叙事歌)。其中,祭祀仪式歌和功德歌在特定场合,由法师演唱或念咒,伴奏乐器有龙角、铃钟、铃刀等。历经千年的沉淀,畲族山歌浩如烟海。一方古老的山水,一部悠久的畲族史,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等待着人们去探赜索隐。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