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陈谊军 什么时光最可贵?青春的时光最可贵。什么时光最美好?青春的时光最美好。当我们回首过去,成长路上、奋斗历程,总有让我们念念不忘的镜头,也有驻留我们一生的风景或者忧伤,又或者是增益我们当下的思考。宋春来散文集《风华正茂,我的武汉大学时光》,就是对风华正茂的大学时光美好的追忆,也是对于自己如歌青春的生动记录。通读这一部青春作品,我认为这部散文集主要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情感告白。 青春既是共性的,也是个性的。每个人的青春时代都有大致共同的环境,都也有大体相同的青春主题和鸣奏曲。但是,青春是积极意义或者普遍价值观念上的共性,并不能够替代青春的个性。个性才是青春的创造性与突出性。因此,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宋春来作为青年作家,她能够在青春的共性上进行有情怀、有思考的书写,也能够在青春主题上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这使得她的作品具有相当的思想性与可读性。比如,在共性上,她笔下书写的是家国情怀、是山高水长(山水情怀)、是樱花如雪又如梦(浪漫情怀)、是飞吧梦想的翅膀(深情的祝福)等等。在个性上,她笔下对于情怀的展现有其个性化的想象以及创造表达在其中,不乏青春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比如,《珞珈山下,一个牵毛驴的人》,对于武大建设功臣李四光的形象表达,就如此写道:当晴空万里的月夜,我站在珞珈山上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会看到无数颗熠熠发光的星星,我知道,其中有一颗就是“李四光星”。这种个性化“追星”令人心领神会,且充满积极向上、激发进取的意义象征。 青春既是成长的,也是成熟的。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青春是一个成长过程,却又往往忽视了青春也是一个成熟的过程。成长并不排斥成熟,成熟就是成长的一个阶段。在宋春来的散文集中,我既读到了青春的成长之路,也读到了作家在成长过程中收获的成熟见地。比如,《樟树林下的阅读》写道:“数声鸟鸣在幽静中劈开了树叶的缝隙,把阳光抖落在林中的小路上。”又如这样的句子:“现在,我听到她悦耳的朗读声了,寂静的林中,那声音清甜得有兰花的气息,也有香樟的芬芳。”如此充满阳光与智慧的诗意化表达,分明让人读出青春的成长之路和青春成长之中的成熟领悟。又如,《我愿意是一株黄素馨》写道:“假如我是珞珈山上的一棵树木,我愿意是一株黄素馨,枝条柔软披散而下,就像我拥有过的如瀑的长发,而那金灿灿的花儿又如春天里笑容可掬的脸。”软弱而坚强的黄素馨既有青春的飞扬,也有女神一般的智慧,这就增加了诗意表达的成熟度,这也体现青春成长过程中的思想积累。 青春既是外在的,也是深邃的。青春既有美好的衣裳,也有深邃辽阔的深海一般的胸怀。如果停留于对青春的通俗化表达,缺乏个性化创造的深刻,少了“深邃”的意味,那么,这样肤浅的认知,并不足以使作家闪耀智慧光芒,亦不足以使作家的作品抵达读者的灵魂。在内外结合上,宋春来散文作品大多恰到好处。比如,《优美的音符铺满长路》,这似乎是写我们所见的:“经霜的梧桐叶,斑斓的梧桐叶。”事实上,透过外在的表象,作家为我们推出的是思考的深邃解读:在这温馨恬静的秋日里,那个中唐诗人刘禹锡,他早已为我写下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字句,正如一个个优美的音符铺满长路……这一番描写,就使得表象与内在情感有机融合,这其实也是青春内外相生相长的特征。又如,《樟树林下的鸢尾》写道:“樟树林下的鸢尾,她们是会唱歌的,我走近樟树林时就听到她们在唱歌。她们的歌声若有若无,就像她们的清香,也是淡淡的,若有若无。”这样形象化的表述,让我已经忘掉了作家所写的是:“鸢尾”了,她所将我引领而去的是梦幻般的美好的青春芳华,是陶醉自己的淡淡清香记忆。 总而言之,宋春来这本散文集,它是青春的絮语,每篇基本上都是短章,我更愿把它当作散文诗来阅读。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无论是校园的历史人文,还是春夏秋冬花鸟虫儿,作者都有她诗意的表达,难能可贵的是她把这一切记录了起来,那种情感也许是瞬间的,却是美妙的。生活值得歌咏,时光值得回味。谁不曾风华正茂?谁不恋时光曼妙?总言之,青春是美好的。无论是正青春,还是青春已经逝去,让我们在品读宋春来笔下的武汉大学时光时,也一同怀念青春的不死之心:“秋夜,在樱顶上看万千星光”,让我们历尽百舸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原载贵港日报2022年02月09日第3版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