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理论的创新思维应用 头条

2023-06-30 10:06:48 来源:中国诗歌网


(资料图片)

刚刚合上书本,卧榻而思。​静下心,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将灵魂锁住,脑海不知不觉有了一种放空的感觉。也许有时是累了,追逐眼中的“星星”,聚焦于某个点,心还在跳。缓缓再说吧,对于人生,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在研究了十多年的经济学和七年的诗词,有幸识得几位恩师,但脑海中反复着这样一句话“不要读于诗词不相干的书籍”。有句谚语说得好“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在无关诗词创作的点滴时间里还是想看看经济学的书籍,难道说这是最终的归宿,还是始于象牙塔的初心。在大学里,学经济学专业难道不能转文学专业直博吗?在舆论“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的路口怎么做出抉择,还是要始于初心,忠于行事。在个人简介一页想将诗词文化编篡成具有现代文学思想的启迪,这也是诗词人生的第一步规划吧。个人在写诗的时候也在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虽说古板,没有变通性,但随之而来的诗词也是古板,没有变通性。想要诗词灵活多变,恐怕还是要见仁见智。总想着拿个第一,哪有那么多好思想和好素材,没有阅历也不能四处郊游,仅凭一念之间的豪迈难成大器。但这一念之间如果来个咸鱼翻身,就能成为佳作。具有较强的艺术感和时代感。哪有那么多的经典语录和台词能让我据为己有啊,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一笔盖之也要有真情实感吧,不然社会上面临的全是谣传,真假难辨。作诗突出一个“真”字,我全然同意,在“假”的面前自有“真”去戳其脊梁骨。但见层云遮望眼,是非当道路难辙!一首好诗自有人欣赏、评议甚至是诋毁。所谓人红是非多,你行与不行,信与不信,这首诗就摆在那里。完整的心与糟粕的身体,两者之间的矛盾也能点亮生命中的一角,也许所谓的中庸之道是让人体会生命意义的所见略同之处。​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