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资讯!5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2023-06-20 10:51:17 来源:互联网

读史使人明智”,和西方人相比,我们中国人更为重视历史,庞大的“二十四史”就是明证。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


更多“历史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 ↓ 】

关于老子的历史故事

关于爱国主义历史故事5篇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上为国捐躯的人物小故事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1

【三令五申】故事的主人公: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指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三令五申】出自哪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汉·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牲。”

【三令五申】词语辨析:

【三令五申读音】:sān lìng wǔ shēn。

【三令五申的近义词】:三申五令、发号施令、千叮万嘱、再三告诫。

【三令五申的反义词】:从令如流、敷衍了事。

【三令五申歇后语】: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三令五申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三令五申】典故

春秋时候,著名军事学家孙武,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闾。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能否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但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三令五申】文言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2

【一代楷模】故事的主人公: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唐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仪表魁伟,善于用兵,长于谋略,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古代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

【一代楷模】是什么意思?

常用来表示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一代楷模】出自哪里?

后晋·刘昫《旧唐书·李靖传》:“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一代楷模】词语辨析:

【一代楷模读音】:yī dài kǎi mó。

【一代楷模用法】:作宾语、定语。

【一代楷模】典故: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起兵打天下,李靖率兵南征北战建立了许多功劳,多次得到奖赏。

有一年东,突厥军犯境,李靖仅率领骁骑三千,就平定了叛军。唐太宗对他更加信任。此后,李靖又为朝廷立下不少战功,官升至尚书右仆射。

李靖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在朝廷任官多年,功劳不小,受到的封赏也不少,应该急流勇退,早点解甲归田,免生后患。所以趁唐太宗派他去访察民俗的机会,说自己的脚有毛病,奏请退休归家。唐太宗见他的奏书写得十分恳切,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中书侍郎牟岑少去传他的旨意说:“我看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而能知足的非常少,不论是愚人还是智者,都莫能自知。有些人没有什么才能,却硬是要占据官职;就是有了病。也勉强留着不肯辞官,李靖能识大体,实在可嘉。我如今批准你的请求,不仅是成全你的志向,还想把你作为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李靖退休时,唐太宗特别优待他,赐给他良马两匹,绸缎千匹,还为他制作了一根寿杖,以方便他走路。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3

【拔山举鼎】故事的主人公: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

【拔山举鼎】是什么意思?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拔山举鼎】出自哪里?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拔山举鼎】词语辨析:

【拔山举鼎读音】:bá shān jǔ dǐng

【拔山举鼎的近义词】:孔武有力、身强力壮

【拔山举鼎的反义词】:弱不禁风、弱不胜衣

【拔山举鼎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拔山举鼎】如何造句

1、冷兵器时代个人武力的巅峰,拔山举鼎的霸王,就这么被我轻轻的点了一下变成了植物人?“为公子报仇!”。

2、因自己力能拔山举鼎,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便不再重视人才。

3、三千将士全副武装,全军有拔山举鼎,凤翥龙翔之势。

4、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四武士,拔山举鼎比马武与岑彭。

5、伴随着牛车吱吱嘎嘎的摇摆晃动,林燕生觉得自己整个人猝然变成了一只跌进烂泥坑里的蚂蚁,纵有拔山举鼎之力,都不可能再从这儿爬出去了。

6、罗云发出了一声畅快的笑声,肌肉晶莹饱满,仿佛要将他的衣服撑破一般,筋骨强盛,气势凌人,一举一动似有拔山举鼎气吞斗牛之势。

7、只见周天风云激荡,雷霆暴闪,秦陆如同金翅大鹏从九霄扑击而下,天魔长戟以拔山举鼎之势轰然劈落。

8、经过兽魂之力的淬炼,周易骨骼的强韧已直逼窥灵境界,一提脚就有一种无以伦比的轻盈,一抬手就有拔山举鼎的力度。

【拔山举鼎】典故:

项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

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4

【走马观花】故事的主人公

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

【走马观花】是什么意思?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观花】出 处

唐·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走马观花】词语辨析:

【走马观花读音】:zǒu mǎ kàn huā

【走马观花的近义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的反义词】:细心吟味

【走马观花】如何造句:

1、阅读好的文章,一定要仔细体味,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寓意。

2、那天去展会,人太多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

【走马观花】典 故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科后》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

【宝山空回】故事的主人公:

林之祥。

多九公。

【宝山空回】是什么意思?

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指求知)。

【宝山空回】出自哪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宝山空回就出自这里。

【宝山空回】词语辨析:

【宝山空回读音】:bǎo shān kōng huí。

【宝山空回的近义词】:一无所得、一无所获。

【宝山空回的反义词】:满载而归。

【宝山空回用法】:一般作定语。

【宝山空回】如何造句:

1、山脉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

2、参加培训班,只要刻苦学习,就不会宝山空回。

【宝山空回】典故:

清朝李汝珍写了部小说《镜花缘》,讲唐朝时书生唐敖与商人林之祥以及见多识广的水手多九公飘扬海外,经历了君子国、大人国、小人国等,见到了许多奇闻轶事……

有一天船到了歧舌国。歧舌国人最喜欢音乐,他们的音韵天下无双。林之洋带着许多笙笛上岸去卖。唐敖见歧舌国人满嘴唧唧呱呱,不知说些什么,就问多九公:“九公既通言语,为何不去探听探听音韵的来路呢?”多九公说:“是啊!海外有两句话说得好:‘若临歧舌不知韵,如入宝山空手回。’今天既然到了这里,自然要探听一下。等我前去问问。”不料多九公连问数人,都碰了钉子。原来歧舌国国王将音韵视为本国不传之谜,盖不外泄。

5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文章:

★ 5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则

★ 4个出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5个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合集5篇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处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

关键词: 拔山举鼎 吴王 成语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