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古调中的铁音 速看料

2023-06-13 11:22:13 来源:中国诗歌网


(相关资料图)

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有一个基本的步骤,就是首先必须学好了对对子,然后学吟诗,其次才学填词,要么像“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了;要么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了,①再其次就可以写大赋了,写黄河奔腾,写亚欧驼铃,写大江南北,写五湖四海,写华夏上下五千年,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三上词话·词谱》卷中,有大量的反映军事历史和军营生活题材的作品,这里选录三阕词权作体会分析,只为举一反三,以飨方家。《三上词话·词谱》卷中所反映军事历史的作品,可谓古调新翻,着力体现主旋律。《琐寒窗·孙子》(一):钟竹青睐,征书探解,悄然留与。思量自老,个事说来何虑。最关情、纠纠阵行,此非玉殿吹花女。视宫娥斗帐,弱风无向,断魂寒楚。兵谱。风云序。劝马上迟留,帐中少驻。朝钟起舞,暮鼓声声行旅。忆桃源、打水闲情,老槐树下观曳绪。倘无矛、徒设围栏,问饭还能煮。②此词由上阕起句始就着手进行破题,主要描写了《孙子兵法》著者的酝酿过程和实施抱负的经历。下阕开始承题,过片中把对兵书的抽象理论,做了最简易的诠释,把“兵谱”称为“风云序”。“兵书”不是直接武器,犹如演唱会的序曲,它可以引导演唱的到来。在词法上,真正实现了文章的转合作用。主旨是作为军人应在战场上,“劝马上迟留,帐中少驻”,最看不惯的是那些“忆桃源、打水闲情,老槐树下观曳绪”的人。由此试问“倘无矛、徒设围栏,问饭还能煮?”这才是作者抒发情怀的由来,令人深思。《忆汉月·秦长城遗址》(二):风草卷营前事。昼夜瞭望常备。梦中剑影尚依稀,但今留、过云犹记。西风吹雁意。此索索、委萧萧地。总教飞雪压征鞍,奈唤燕、带回春里。③此词上阕起笔“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不写秦长城遗址如今的面貌,而用“风草卷营前事”回忆,把笔锋调到当时“昼夜瞭望常备”的战略要地上说去,其刀光剑影,不管时空是怎样的转换和变迁,天上的流云,依然还印刻着其身影。下阕介绍此地身处临洮山上,海拔高,坡势陡,每每“西风吹雁意”;正因如此的“此索索、委萧萧地”,而且“总教飞雪压征鞍”的来临。其实,并非单纯交待地形地貌,而是采用暗喻的方式,寓意着这里一代又一代地驻扎着戍边军人,通过“唤燕”,把时光“带回春里”。此处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比大喊几句口号更为催人奋进。《夜游宫·铜奔马随想》(三):流落哀鸿细数。越千里、横空寰宇。惊破蓬蒿卧射虎。对营帐,裹青裘,飞白羽。望断凉州路。照关塞、潇潇弓弩。只让胡儿也知妒。金缕衣,铁鞍蹬,戈指处。④此词上阕不但但写“铜奔马”是如何的古老,工艺是如何的艺术,而是采用比照的手法,从字面上不见战马,而是专注于战马“越千里、横空寰宇”的影子作为替代,即叙说着戍边将士们与战马相伴的驰骋,其身影寓于“惊破蓬蒿卧射虎。对营帐,裹青裘,飞白羽”的逐鹿之中,表明的是一种护疆情怀。从文法处理上,下阕过片是开,运用广角镜头,描绘出“望断凉州路。照关塞、潇潇弓弩”的地理位置和战场形态。通过英勇作战,使得“胡儿也知妒”。结句是合,即昭示着: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时刻准备着的“金缕衣,铁鞍蹬,戈指处”,一日不可懈怠。此三阕词的创作,是军旅中的作品。在写作的技术上,遵守词律,在创作中运用了“言对不如意对,正对不如反对,平对不如串对”⑤的要求,正如“文不易为,亦不易识”,从而言明“文者,取法乎上”的道理。———————注释:①[宋]俞文豹撰:《吹剑录》。②马同儒著:《三上词话·词谱》卷中,中国书店,2016年,第337页。③同②第309页。④同②第316页。⑤[清]刘熙载:《艺概》,所引皆出此书。说明:词作原声填词,中古四声,押《词林正韵》。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