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为不少创业者提供了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致富经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致富经创业故事篇一
(资料图)
顺丰上市后,王卫恐怕无法再继续保持低调神秘。顺丰上市首日,王卫便以1445亿的身价轻松超越圆通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夫妇,成为快递行业新首富。也成为中国首富的有力竞争者。那王卫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即便无“首富”名头傍身,王卫也已然成为中国商界传奇。不过和那些在媒体、机场大屏幕频繁露面的成功者不同,顺丰创始人王卫更像小说里的隐世侠客,其所有个人传奇更多是靠着种种坊间传闻来拼凑。
江湖传闻,在淘宝最初的发展阶段马云(微博)曾两次想跟王卫见面且多次表达了对王的崇拜,但此传闻被双方否认,而一位早期跟随王卫打天下的顺丰内部人士则对腾讯科技表示:“从未听说过马云想要会面王卫,至少公开渠道没有。”
在2月24日敲钟前,王卫几乎从未在媒体上公开露面,也婉拒过多次来自邮政内部系统媒体的采访需求,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想要一次能和顺丰合作的机会,却连一次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而顺丰上市后,王卫恐怕无法再继续保持低调神秘,不得不曝光于聚光灯下。顺丰上市首日,王卫便以1445亿的身价轻松超越圆通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夫妇,成为快递行业新首富。随后几个交易日,顺丰股价更是连续涨停,王卫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不过昨日下午,顺丰涨停板被打开,截止到收盘,顺丰股价70元,涨4.79%,市值2929亿,王卫持有股份市值1892亿,逼近马云,也成为中国首富的有力竞争者。
淘金背后的送水工
1971年,王卫出生于上海,同年出生的还有另两位后来的互联网公司大佬: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微博)、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
王卫7岁时全家迁往香港,父母由于学历在香港不被承认,只能从工人做起,王卫本人也在高中毕业后就从事印染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珠三角地区受政策影响迅速崛起,有数字显示,大概有超过5万家香港制造工厂北上珠三角淘金。在这个阶段最流行的是“前店后厂”模式,即珠三角制造,香港销售。但这两地仍分属不同关税区,一些文件来往邮寄需要花上两三天时间,不少人通过水路船只携带快件交接,以此赚钱。
就像那些故事里描述的一样,淘金热中反而是送水工赚了大钱,王卫也从中看到了商机,而父亲的支持则使他得到了创业最初的10万港币。
1993年,在香港九龙佐敦道吴淞街150-164号(现150-160号)的宝灵商业中心二楼S3室里,顺丰正式诞生。同年,快递行业大浪淘沙的几家幸存者中的另外两家申通、宅急送也先后成立。
和现在拥有40万兄弟不同,创业初期的顺丰仅有6人,每个人都是全能型人才,接电话、下单、接件、卸货、搬货、发件,样样都得干。
顺丰的第一桶金来自价格战,“别人70块要一件货,但顺丰只收40块。”1997年,顺丰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而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从代理到直营
1999年,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王卫已经淡出了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甚至计划退休享受生活。但几个投诉电话让王卫重新回来掌权,而一个决定更是让顺丰成为了民营快递领域中当之无愧的龙头。
在创立初期,顺丰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用流行于中小企业中的分公司加盟商制度,每建一个点就迅速注册新公司,聘请熟悉当地市场的能人来管理。分公司所有权归顺丰所有,但地方经理具有独立的行政、人事、财政、经营管理权。彼时,顺丰没有统一标识,各地快递员服装也并未得到统一,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公司管控力度薄弱,造成营运和服务质量跟不上,客户投诉增多等等。而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
这种模式引发了王卫的反思,“虽然极大地激发了分公司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也留下了客户资源全部掌握在分公司手中,管理协调不力、服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分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总公司必须负全责”。
王卫将那些具有极大经营自主权的加盟商称为“地方诸侯”,2000年以后,他开始对各地加盟商展开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成立总部,将地方站点的经营权收归自己手中。
在推进直营政策的末期,王卫对一些“钉子户”下了最后通牒,称必须把公司股份卖给他,否则就从顺丰“滚出去”。这一做法遭到加盟商的拼命抵抗,甚至有传言称有人雇佣境外杀手谋害王卫,虽然这种说法未经王卫证实,但这之后,王卫在任何地方出现,身边都会有几个“彪形大汉”做保镖。
致富经创业故事篇二
最近,Uber因被指控盗窃Waymo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部分摊上了官司,还被爆出了性丑闻事件,就在这种节骨眼儿上,CEO卡兰尼克先生还跟Uber司机大吵了一架。摊上这样的CEO,Uber的公关估计天天累的不能合眼,但也只能叹叹气,无奈地做摊手状。
如果说用一个中国的词汇去形容一下这个外国的CEO,我想称他为“一代枭雄”也是配得上的。
是的,他就是Uber的创始人,6年级写程序,23岁负债2.5亿美金,32岁成为1000万人口中的混蛋,38岁成为亿万富翁,天天吃饱了撑得跟政府作对,收到法院传票跟吃家常便饭的神一样的存在。
从小就是妈妈眼里别人家的小孩
说到尼克的早些年的经历,对于我们这种吃瓜群众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吶。
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从小耳濡目染对电脑着迷。没错,当你跟小伙伴在街边弹玻璃球的那个年纪,尼克已经开始学习编程了。一般天才都是从小就开始各种碾压同龄小伙伴儿的。
高中毕业后顺利的考上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全球前十,全美前三的学校。按理说,在中国要是谁家小孩考上这么牛逼的大学怎么不得庆贺三天三夜,各种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觉得你前途不可限量,爸妈跟着你后半辈子都会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尼克还是落入了“天才不走寻常路”的俗套。
他是最倒霉的成功创业者
21岁那年,他辍学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创业。他和六个小伙伴创办了Scour.com网站。最初他们只想做个网络搜索引擎,没想到它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P2P文件下载资源搜索引擎。这是个什么网站呢?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盗版的鼻祖。
美国是一个版权意识很高的国家啊,根本不会让盗版这么猖狂的。于是2000年,网站被好莱坞29家公司起诉侵犯版权,并索赔2.5亿美元。
23岁,最让你烦心的是什么事? 考试挂科太多拿不上学位证?大学毕业就失业还被心爱的姑娘甩了?跟尼克比起来,那简直不叫事儿。
2.5亿,还是美元,对于一个23岁的青年人来讲,真是"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最差的时候尼克有好几个月没走进影院看一场电影,"光是看到几大制片公司的名字就让我血往上涌"。
最终双方达成庭外和解,Scour.com支付了100万美元后宣告破产。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失败了,输的一塌糊涂。
但是,对于天才而言,创业的失败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仅仅一年的时间,尼克又一次卷土重来,他发誓要让导致他破产的公司付出代价。这大概就是"枭雄"最鲜明的特征了吧。
尼克召集了原班人马,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说实话,一般跟你一起创业失败了还敢跟你第二次的人,不是队友太傻,就是队长太6。很显然,尼克就是那个太6的人。
就这样公司又一次红红火火的开起来了,但是好景不长,公司开到半路又遇到了麻烦。合伙人叛变了。还要带走他的小伙伴儿。祸不单行,就在这种关头,他的创业公司最大的投资人马克·库班也要撤资。呵呵哒了,人没了,钱也没了。留我一个光杆儿司令怎么办?
谁年轻的时候还没吃过几天泡面,睡过几晚地下室啊。但是这样的日子,尼克一坚持就是6年。
那段时间里,尼克穷啊,为了节省公司的成本,竟想出了不给员工交个人所得税这样的点子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后来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有两种选择,or坐牢or交罚款,尼克就认了啊,东拼西凑乖乖交了罚款。终于挨到了有伯乐赏识他的那一天。
2007年,尼克的公司终于被Akamai以2300万美元的价收购了。就像是一场闹剧,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当年起诉他的29家好莱坞公司中已经有23家成为他的客户。
就这样尼克拥有了人生第一笔巨额财富,钱多了放在裤兜里也没什么用啊,于是在一个浪漫的巴黎夜晚,尼克又萌生了一个念头。
创立Uber,仅仅是因为浪漫的巴黎下了一场雪,而我刚好打不上车
2300万美元能干点什么呢?把这个问题抛给普通吃瓜群众,吃瓜群众一定会说,“我想去周游世界!”这次尼克跟大家想到一起去了,人家带着钱跟小伙伴去周游世界了。某一天,巴黎下着雪,尼克跟他的小伙伴打不到车,这时,他的小伙伴说:"要是我按一按键,一辆车就停在我们眼前该多好。"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尼克萌生了在租车行业里赚点钱的念头。
说干就干,尼克回到旧金山在找了家汽车租赁公司提供服务,取名UberCab。由于出租车一直被行业垄断,有时候市民很难打到车,UberCab提供高端的私家车预约服务,车子好服务又棒,渐渐地就火起来了。
致富经创业故事篇三
36岁卖坚果,上线仅65天,就在同类销售中排名第一。同年“双十一”,一天卖出了766万。4年后,他把这个数字变成了60亿。面对狗仔队,他抛下一句“三只松鼠你学不会”,然后转身行走江湖,他就是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人称“章三疯”。
1976年,章燎原出生在安徽绩溪,那是一片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曾经孕育出了大才子胡适。可惜,章燎原是个另类,从小游手好闲,即便罚站时也要偷看小人书,班主任拿他实在没辙。
1991年,章燎原勉强上了一所中专,不过,除了练就一副好身板,三年中其它啥也没学到。中专毕业后,他混进了一家国企做电工,整天跟着同事吆五喝六,胡吃海喝,日子倒也过得很快活。
1995年8月的一天,章燎原一个身价过亿的表哥从美国回来。表哥带章燎原开洋荤,逛商场、看电影,唱KTV,短短三个小时,就扔出去六、七千。
最后表哥买了两根哈根达斯,两人边吃边聊。突然,章燎原发现旁边站着一个中年男子,眼睛直勾勾盯着他俩手中的矿泉水瓶。
那天晚上,章燎原一夜没睡,满脑子都是表哥骄傲的脸和中年男子落寞的背影。
“不能再堕落下去了!”第二天,章燎原八点不到就去了县图书馆门口,他决定从头再来。从四大名著、《胡适传》、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燎原一同恶补。3年后,章燎原从书本中悟出一个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于是,1997年年底,章燎原决定追随自己的内心,“不要安逸,要折腾”,他果断放弃铁饭碗。
此后,章燎原先后开过服装店、饰品店、冷饮店、VCD店等等,不过哪个也没能坚持半年就光门大吉,一分钱没有赚到,反倒欠下20多万外债。
没有办法,章燎原只好重新找工作。好不容易从20个应聘者中杀开一条血路,工作了4个月却没领到一分薪水……前后6年他换了20多家单位,最长的也呆过一年。
该服软了吧,这哥们偏不,因为章燎原认定自己天生是块好料,只是“所找的单位太差”。那么,绩溪什么单位最好呢?章燎原环顾四周“当然是詹氏食品。”
于是,章燎原在家憋了三个星期,憋出一份100页的山核桃市场调研分析报告。2008年春节过后,他拿着厚厚的一沓,找到詹氏食品的人力资源总监“我想应聘销售”。
人力资源总监随手一翻“里面错别字连篇”,不过看章燎原长得倒还斯文,像个有学问的,正好芜湖地区的销售没有人愿意去干,就录用了。那年,章燎原32岁。
到了芜湖,章燎原还真跟变了个人似的。每天7点就到办公室,晚上11点才回家。搬货、送货、跑市场,腿脚非常麻利,不到2个月,公司里百来号人都认识了这个勤快的小伙。
此后,两年不到,芜湖地区的销售额就超过了省会合肥,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市场,34岁的章燎原被破格提拔为营销副总经理。
2010年以后,詹氏食品在安徽遍地开花。不过顾客投诉也多,投诉最高的就是“食品都化掉了”。
怎么回事?章燎原一了解,原来是坚果的含油率高,温度稍微高一点就氧化,尤其是夏天最严重,很多大超市威胁要停止配送,章燎原急得满嘴起泡。
当年7月,章燎原在网上闲逛,无意中看到淘宝上的一句话“没人上街,不代表没人逛街。”他马上来了灵感。的确,坚果走超市销售,从生产、包装、运输再到最后的销售,往往需要两三个月,怎么能不氧化?
“要缩短时间,为什么不尝试网上开店?”章燎原兴奋不已。
经过四个月的紧张筹备,2011年1月1日,一个叫“壳壳果”的淘宝店开张了。借着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章燎原策划了一个“万人免费试吃”的活动,他的目标是20万的销售额。
不过,章燎原太低估了上亿网民的决心“白吃谁不吃?”当天上午10点,就涌过来3万吃货,后台都快挤爆了。他把目标提高到5万,还是挡不住,到了下午3点,在线人数突破10万。晚上一算账,当天销售额超过了5万。
章燎原疯了!一个月后,壳壳果销售额就突破了100万。
要知道,壳壳果成立刚刚一个月,10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有电商经验,最主要的是货源严重不足。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订单,章燎原彻底蒙了。
接下来的15天,10个人全是手忙脚乱,后果当然也很严重,出现了一系列漏发、错发、缓发。本来承诺3天内发货的,结果10天后货还没发出去,由此引起200多起纠纷和投诉。
结果“壳壳果”在淘宝商城的评分从最初的4.9分直降到4.5分,“第一个月的100万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还要关店!”面对这种“跳崖式”打击,章燎原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关店、要么迅速扭转乾坤。
章燎原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后者,经过3天的苦苦思索,章燎原搞出了四大承诺。
第一,新鲜到家。保证在15天内完成生产,让天下网民吃到新鲜的坚果;
第二,无破损。包装采取牛皮纸+锡箔纸,“如有破裂,双倍赔偿”;
第三,无漏发。花200多万引进EPR管理系统,随时掌握拣货和发货情况“如有漏发,双倍赔偿”;
第四,质量包满意。依托詹氏集团的实力,确保从原材料的选取、产品加工到包装全流程监控“如有质量问题,无条件退换货并承担运费”;
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3个月后,“壳壳果”评分回升到了4.9。8个月后,“壳壳果”的月度销售额突破1000万,此后一骑绝尘,保持着每天10万的销售额。
章燎原彻底火了,人送外号“壳壳老爹”。
于是,章燎原的野心调动起来“2年做到3亿元”。不过,公司有不同声音,“电商是虚拟的,哪有实体店靠谱啊!”
搞得章燎原很郁闷。2012年1月11日,他发表了一篇博文《写给同事们以及壳壳果的辞职信》,章燎原高调宣告出走。
一个月后的2月16日,三只松鼠在芜湖诞生。
IDG的李总闻风而动,早上八点在都宝小区的门口逮住了章燎原。两人在居民楼下一人喝一瓶古井贡,李总问,“三只松鼠可以做到100亿吗?”章燎原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绝对可以!”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