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和海宁市青年诗人结对简评

2023-01-20 11:19:06 来源:教育在线

导语:为提升海宁年轻本土诗人的创作能力,打造人才梯队,2022年,海宁市文联联合中国作协《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推出著名诗人结对辅导海宁本土诗人活动,聘请了国内11位诗坛名家担当导师,采用一对一方式,对11位海宁新生代诗歌作者结对辅导。

这样的诗歌结对教学,不仅是一次工作创新,也是一次脱胎换骨般的创作锤炼,无论是从老师的选择,学员的匹配度,还是对学习计划的安排,主办方都经过了精心选择与设计。希望通过这样方式,助推本土诗人更好地转变诗歌创作理念、掌握诗歌技巧、提升诗创作能力,更快地促进诗人成长,登上更高的平台。

一年来,各位学员在辅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与交流互动下,更好地发现自身诗歌创作的思维局限和技巧缺陷,打开了视野,启发创作思路,创作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资料图片)

现刊登学员的部分作品及简评,以飨读者。

寒露读诗(外一首)

乔宁

读了好几首诗

什么也没读进

风在窗边来回,水杉渐红

一位钓者频繁收竿

粗的波和细的纹

也有颜色

无奈?不舍?随它?

季候的浩荡与畅达

皴染开去

天空高远。淡云如丝

一粒雁鸣

悬垂,如寒露

某个秋日的早晨

空气一夜之间凉起来

没有雾,也没有露

树林里的鸟叫和后院鸭子的叫声

占据了这个清晨

一种不带水汽的孤独,混合着

蒜苗的辛辣、稻子阳光般的香味、松树的肃穆

缓缓飞旋在羽翅里

远方和奔跑都还没有醒来,一个人

手握茶杯,倚门站着

门前的鸡冠花开了整整两季

真是无声的火把啊

她想起无数个举着火把赶路的时辰

想起一路的狗吠

破晓的兴奋与心惊胆战

不止属于她

但后来无人提及

路无止境吧?在日薄西山之前

每一回眸都对应时间的蔑笑,那么快、那么冷

像疾走的小路、湿了的鞋袜与裤腿……

“阿嚏——”

鸟儿和鸭子蓦地安静。短暂的

空白里

远处隆隆的声响清晰起来

邓凯短评:在《寒露读诗》这首诗中,读诗与垂钓、读诗的人与钓者形成了一组有趣的对应关系,尽管都只是点到为止,但留白却是意味深长的。“一粒雁鸣/悬垂,如寒露”,佳句偶得。优秀的诗人总会试图用词语与外部世界的混沌、虚无相对抗,从而获得某种确定性与价值。在《某个秋日的早晨》这首诗中,作者用精确的语言界定了事物的性状和边缘,让难以名状的对秋日早晨的感觉变得生动起来。

下山(外一首)

笛都

走到第二个分岔口时

我不再听从任何人的意见。

我们走得多慢啊,

台阶陡峭,失去绿色的水分;

一种并不安全的告别,

不再向泥土索要安慰。

夕阳的余温一点一点炙烤

在一颗琥珀中,我们争夺氧气

早已失去蜡做的翅膀。

我们用羞愧遮住脸。尽管

排列整齐,只剩一双布鞋,

黑石板,以及苦瓜。透明的匕首

砍断宽恕的热情,他们在睡眠中

寻找另一个他们。死亡标了价

雪停在中途,山坡开满黄色的野花。

我打开一扇空的门

天气好极了。农场的门打开时

他们以为羊羔要被一朵莴苣捕获

一些熟悉的事物在召唤,去了别处

像一直撑着伞,雨早已停下来

北极星走上草原之时

一只斑马正为它的斑纹好奇

比冬天还凉的风梳理失望的鬃毛

你的目光自由,退后——

一退再退

也不能收复失地

事实之外,影子阴干了书信

正开过隆隆的火车。时钟拨快两小时

一根皮鞭,萦绕的只有芳香与歌声

它画出一个又一个完美的圆

荣荣短评:这两首诗有一些奇思妙想,这是构成好诗的要素。但是也许有一点剑走偏锋,在写作当中很讲究虚实结合,虚虚实实。实可以让你落下来,落到实处;虚可以让诗歌有一种飞翔感,虚实结合以后,让诗歌更具有诗意。你可以沉下心来很务实地看看,写写日常生活,看日常生活能不能化为有趣的诗意,保留那些奇妙的比喻,加进去一些写实的东西,让诗歌更有实质,更感性。

失语症

沐涯

落日照在我的咽喉

河水断流,山隘瘫痪

从身体里掏出病历单,殊不知

时间短暂的流亡,会劫持我的声带

以声音治愈自己,可最后

丧钟敲响了唏嘘的通道

我俨然是一只噤声的蝉,此许的发声

就会引来一场声音枯竭的风暴

一再发出振动的频率,是把自己

引向更大的陷阱

不过,这样也好,说不出话

就不必费神去应付世界的驳杂

当然,这样也很糟糕

灵魂跟着颤抖,世界跟着宵禁

而我,在声音的洄游中,寻找声音

张清华短评:诗中叙述的语言固然均衡、绵密,表象很好。但深度有了,力度尚欠,打动人的地方不够突出,也缺乏些细节的描写。

夕阳下

余素兰

母亲抱着婴儿到来

街心公园便安静下来

凉亭的心跳也可听见

车辆慢了

运粮的蚁队稍显疲惫

蝴蝶飞来

和花一起

细数傍晚的风

母亲儿时发辫上

飘飞过的红绸带

梦从泡泡机喷出

被安静地看着

路边推着购物车的奶奶

背着沉重书包的小学生

从这里望出去

眼里满是遥远的青山

与山上的来路与归途

江非短评:这首诗写的是一幅静物画,画面的时间是傍晚的夕阳西下时,地点是一个城市的街心公园。整首诗通过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的视角,构成了画面时空交织的景深。这里有“抱着婴儿”的母亲,有“凉亭的心跳”,有慢慢行驶的“车辆”、“运粮的蚁队”和“蝴蝶”,有“傍晚的风”和“推着购物车的奶奶”以及“背着沉重书包的小学生”,甚至还有这位“母亲儿时发辫上飘飞过的红绸带”,这一切,都是运动的,但是在作者的笔下,这种动却成了“安静”的组成部分,他们像是“梦从泡泡机喷出”,充实着一天之中的这一特殊时刻,并被一位母亲“安静地看着”。毫无疑问,这些动着却安静的事物,正是来自于这位母亲的内心,来自于一位怀抱婴儿的女性的母爱,所以,这实际上是一首写母爱的诗。这位母亲正是因为成为了母亲,才会是“眼里满是遥远的青山与山上的来路与归途”,才会在如此的母性认识里获得了一颗母爱之心,并看到了这个世界如此的安静。

父亲很高,天空很低

苏葵

年少时曾骑在父亲的肩膀去山岗

天空很低,父亲很高,我比父亲再高一点

村庄不过繁星一点

多少年了,父亲直不起身子

腰处的旧疾复发时

也曾把一剂剂中药煮开

那呛鼻的味道久久不能消散

多年以后,四处漂泊的他回到家乡

站在山岗上俯瞰村庄,天空依旧很低

父亲老了

他所看到的天空,或许更低

熊焱短评:语言有一定的灵性,诗歌的情绪相对饱满。但语言的陌生化处理得不够好。开篇是以“我”的视觉来呈现父亲的视觉,但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我”却完全消失了,这种转换是不合理的。因为天空很低,可以是父亲的视觉,当然也可以是“我”和父亲共同的视觉。但父亲很高,是“我”的视觉,最后却没有再围绕“我”的视觉来展现父亲很高这个意象,那么对主题的阐释和升华就单薄了。

绕指柔

沈骏骜

我在暖暖的午后绕指柔

看着年华在指尖溜走

把阳光切成一段一段

绕着手指一圈圈地打转

我手掌的纹路

是生活打磨的年轮

一束光

抚平了手心的硬茧

掠过额头

划出岁月的沟壑

我把旧时光折叠好

装订成册

把悲伤打包带走

一起送往一个不想记起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

余生还很长

杨碧薇短评:这首作品立意、语言上的完成度相对较好。“绕指柔”这个表述本身并不新,而在这首诗里,诗人把“绕指柔”翻新了。对“绕指柔”的展开,使“绕指柔”更加形象、具体,这种技巧也正是诗歌创作中所需要的。但在结构上,从第二段开始表述就显得有些偏离,直到结尾,也并没有对主题进行提炼和升华。这首诗也集中展现了作者诗歌观念上的“美文”特征。其中“诗”的部分更模糊难辨。

一个命中缺木的人

梁林玲

一个命中缺木的人

心里住着一片森林

我在人间游走,树的枝丫在流浪

而树的根基和我的

在故乡,扎根在

母亲的深重目光里

走得越远的人

总在暗夜,惊觉那剥离主体的疼痛

粗糙而温暖的树皮

山泉的清澈和土地的温润

总在一次次提醒我

何时归去?

后来,我长成了一棵独立的树

全身长满富有生命力的叶子

也会在春天萌芽,秋天凋零

在生命具象里走过人生四季

而我朝南的枝丫,永远联结

母亲那温暖的呼唤

“林,归!”

王山短评:命中缺什么本是一句子虚乌有的江湖术语,在作者的诗中却奇妙的丰富生动起来,缺…这个句式和一个人的故土,母亲有了与生俱来的深刻关联并由此建构了一个美丽深情的意象。好的诗,感情、想象力、哲思总是相互融通的。

不要拒绝雨的美意

樟洋

不要拒绝雨的美意,

它浇灭了酷热,唤来秋风

撩起你的婚纱。

我是海岸边的灯塔,

等候一朵白色的浪花。

不要拒绝雨的美意,

它在把病毒和雾霾都冲走,

所有的时间都安静了下来。

彼此深凝对方的眼眸,

火红的唇在额上燃烧。

谈起未来的某个时刻,

我们一起铺开大红的双喜。

终会有一刻——

灯塔拥抱住了浪花。

城市洗得纤尘不染,

时间畅饮甘露。

我们一起奔向

未来的某个时刻。

曹宇翔短评:这首诗,青春向上、阳光积极的情怀。在生活细微处感知诗意,丰富心灵。它轻风细雨,像舒缓的小夜曲。略感不足处,还是有点散,轻浅、不结实,有些地方不太准确。要注意用词、用字精准是非常重要的。

天龙八部之乔峰

蔡敏敏

胡汉恩仇何处诉,残阳独对立雁门。

江南塞北关山冷,空负朱颜一缕魂。

李伟亮短评:乔峰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要角色,也是金庸笔下极少数出场即巅峰的英雄人物。乔峰身为契丹人却被汉人养大,而他却能够抛却狭隘的胡汉思想,以宋辽两国百姓的生存作为处事的出发点,扫地僧称赞其“宅心仁厚”,最终他为了宋辽的和平在雁门关自尽。这是乔峰悲壮的人生写照,诗的前两句便写此身世。而在乔峰身上另一个遗憾则是不能与红颜知己阿朱实现同赴关外牧马放羊的愿望,所谓“塞上牛羊空许约”,诗的后两句便脱胎于此。小诗短短四句,可作人物小传,写英雄却不写乔峰的智勇双全、胆略过人、豪迈飒爽,也不写他执掌丐帮、技压群雄、叱咤风云等等,而是主要刻画他的悲情形象。两条悲情线索合二为一,将侠骨柔情、悲悯众生的人性光芒徐徐写出,别具一格,读来教人难忘。

咏潮七绝

蔡敏敏

百里钱塘异旧时,潮生海上月如诗。

阑干半倚青天外,一片江山万古奇。

李伟亮短评:钱塘潮是天下闻名的奇景,从古至今,吸引无数文人骚客观赏,留下了不少壮丽诗篇,这首咏潮绝句则突出钱塘潮之奇。首句“百里钱塘异旧时”是写钱塘潮古今之变化,亦是写随时之变化,“造化赋群形”,潮汛来时,每每涌现许多新奇的潮型,给人以常看常新的感受。二句则化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意,一片空灵、隽永。三四句写观潮场景,“阑干半倚青天外,一片江山万古奇。”写潮水来时,人倚阑干,仿佛置身天外,不由得感叹江山之奇。小诗读来生姿摇曳,恍惚有身临其境之感。

寒露夜雨

山柏荣

丛草湿烟翠,檐声滴夜阑。

桂香花隐约,梧老叶凋残。

旅雁依芦宿,钓灯冲雨寒。

万方正饶事,欹枕梦槐安。

莫真宝短评: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从类型上来讲,本诗属季候类,夜雨则属天气。全诗围绕寒露夜雨进行景物描摹,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观,营造出一个虽充满动感而又宁谧幽静的自然环境,表现了寒露时节季候风物的娴雅之美。起句“丛草湿烟翠”,观察仔细,画出秋雨绵绵、雨雾蒙蒙、丛草深翠之景。中间两联,一联植物相对,一联动物与人相对,前者陆地之象,后者水边之景,视野开阔,变化有致,且句式劲健,对仗工稳。看似古色古香,不涉时事,但写景生动,如在目前,而传神之笔,正在尾联:“万方正饶事,欹枕梦槐安。”只要稍微留心时事之人,即能心会诗人是把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博弈激烈的国际局势,甚至诉诸武力的暴力战争,统统以“饶事”二字称之,冠以“万方”二字,流露出对世界局势的忧虑,对倒行逆施者的厌恶,和对天下苍生的怜悯,以及欲逃遁于梦乡的无奈与无力之感。再者,“梦槐安”与首联之“夜阑”互相照应,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卧听夜雨,胸怀天下而彻夜难眠的殷殷忧世之情。幽静娴雅的自然风物与风云激荡的内心情愫形成鲜明的对比,充满语言的张力。

秋晚过芦席汇

山柏荣

秋阳石桥上,孤屿广川中。

芦老霜催雪,艇闲鸥憩篷。

高杉悬实累,乱叶古庵空。

利涉湮陈迹,埠头斜景红。

莫真宝短评:芦席汇地处嘉兴市,河道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秋晚过芦席汇》,着一“过”字,似有行旅诗况味。然今人旅游赏景,究非古人行旅在途。故诗人经行水乡街巷,写景述感,蕴含闲适气象,而无丝毫行旅之苦况。本诗前三联对仗,颇具匠心。首联以白描手法勾勒空间环境:阳光洒落在石桥,孤岛飘浮于水面,典型的水乡气息扑面而来。颔联工笔描摹自然之景,动静相宜。颈联继续由自然之景转入人文之景,古今映衬。颔联和颈联都是二三节奏,但语意丰富,对仗灵活。前者上下句各可分析为两个分句,后三字主谓宾俱全,修饰首二字,从整体到局部,对仗精工。后者上下句整体结构不同,分解来看,却对仗工稳,对句“古庵空”着一“空”字,见出丝丝怀古之意,自然引出尾联“利涉湮陈迹,埠头斜景红”。埠,停船的码头。“利涉”二字见《易·需》“贞吉,利涉大川”,后人遂以“利涉”指称舟楫或指顺利渡河。古渡船不见踪影,惟码头静默在斜阳下,正古人所谓以景结,有含蓄不尽之意。且首句“秋阳”至结句“斜景”,一贯直下,石桥古渡,遥相呼应,针线细密,笔致细腻。且芦花之雪白和斜阳之红,相映成趣。本诗措辞典雅,境完意足,置之当今风行的白话口语诗,或陈词滥调的仿古赝品之中,洵为空谷足音。

茶余一得

松坡

茶席延宾客,长街抵院庭。

微风蒲草碧,斜日茗烟青。

忙自祗添盏,闲来便读经。

苕溪清绝处,合似此温馨。

邢建建点评:这首作品很有闲适之味。张可久有句: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一盏茶的时光,是幽闲与憍静,读书品茶,足慰光阴。此诗的特点便是如此,把这美好的时光轻轻的铺展开来,就如茶,由浓到淡,趋于平静的同时正合温馨一语。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