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夜《火焰与皱纹:娜夜诗选》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在他的《沉思录》中提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世间漂泊,除去客观交集和蝴蝶效应,有一种力量可以让陌生的个体间快速产生奇妙的认同感,那便是语言的共情力。诗歌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最具共情的潜质。
《火焰与皱纹:娜夜诗选》是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扬子江诗歌奖、草堂诗歌奖、屈原诗歌奖获得者娜夜的三十年诗歌精选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集收录了娜夜1992年至2021年间创作的200余首经典短诗。从琐碎的日常生活到深刻的生命体验,娜夜将丰富而浓郁的感受注入到诗句中,将数十年时光打磨得莹润透亮。
作为当代中国诗坛重要的“女性诗人”和“西部诗人”,娜夜的诗歌凭借强大的共情力,受到大众读者的一致认可,同时得到了评论界的持续关注。诸多诗歌奖的授奖词对娜夜的诗歌特点做了准确的总结,肯定了她“不可替代的,只属于她自己的语言方式”,以及“在习以为常的生活琐事中显出悲悯的力量”。简言之,诗人独特的语言技巧、敏锐的观察力、收放自如的情绪把控,构成了娜夜诗歌的共情力量。
温和日常的语言,织就精美的小世界
娜夜的短诗语言洗炼,在简单平静的文字下,涌动着精致的节奏。如《幸福》这首诗:“大雪落着 土地幸福/相爱的人走着/道路幸福//一个老人/用谷粒和网/得到了一只鸟/小鸟也幸福//光秃秃的树 光秃秃的/树叶飞成了蝴蝶/花朵变成了果实/光秃秃地/幸福//一个孩子/我看不见他——还在母亲的身体里/母亲的笑/多幸福//——吹过雪花的风啊/你要把天下的孩子都吹得漂亮些”。将这首流畅的短诗一口气读完,没有人不会心一笑。诗人筛选出日常生活中经典又美好的场景,用平实、精确的文字勾勒出“幸福”的氛围,让读者迅速被打动,被拉入到这些熟悉温馨、却常常被忽略的画面里,重新体验到“幸福”感并沉浸其中。以及《生活》:“我珍爱过你/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舔一口/马上用糖纸包上//再舔一口/舔得越来越慢/包得越来越快//现在 只剩下我和糖纸了//我必须忍住:忧伤”,短短九行诗,用孩子的单纯视角呈现出生活的复杂体验,仍旧是简单明了的语言,却直击人心。
敏锐细腻的观察,剖析人性中的痛点
娜夜诗歌之所以有力,还在于她敏锐的观察力和剖析能力。她以女性诗人特有的细致和敏感,将那些萦绕在所有人身边的模糊感受捋平理顺,精准找到情绪最薄弱的切入点,带着一种“针尖般的穿透力”,戳中我们的心。比如《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一书中的经典句子:“我最好的诗篇都来自冬天的北方,最爱的人来自想象。”这一句便是典型的“在不动声色的诗行刹那间爆发的蝶变”。这自然又含蓄的话语,道出了爱情中普遍的纠结状态,既真挚深刻又云淡风轻,令人拍案叫绝。
恰到好处的情绪,让诗意和思考延续
诗歌是饱含激情的语言。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不乏热情洋溢、富有冲击力,却缺乏“后劲”的诗句。娜夜诗歌的可贵和耐读之处,还在于她对情绪表达的稳重把控。她所构建的诗歌语境,大多是有所留白的,感情充沛却不泛滥。就像这首《在这苍茫的人世上》:“寒冷点燃什么/什么就是篝火//脆弱抓住什么/什么就破碎//女人宽恕什么/什么就是孩子//孩子的错误可以原谅/孩子 可以再错//我爱什么——在这苍茫的人世啊/什么就是我的宝贝”。整首诗深情又克制,永远给读者以思考和想象、甚至对话的空间,这让她的诗歌作品不卑不亢,从而更加具有吸引力。
不论每个人是不是一座孤岛,人类的情感都需要联通。在好的时代和坏的时代,语言的共情力可以为许多孤独的个体带来力量与支持。这便是诗歌的意义之一吧。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